星期四
2011年08月25日

我的云商汇〗〖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企对话 - 专家释疑昆明地铁如何降噪
专家释疑昆明地铁如何降噪
-编辑:曹菊花[20110825]   来源:
资料图
◆《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 解读二·降噪解密◆
眼看昆明地铁的建设一步步初见规模,乘坐上本地地铁已不再是梦,昆明市民对地铁的关心重心也从如何建设转移到了如何运营等具体内容上。本月初,本报推出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 解读一,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的导向标志如何设置。
近日,晚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地铁运营的副总经理王征。采访中,晚报记者结合《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中涉及的噪音、消防、卫生等问题,请他介绍了更多昆明地铁运营后将采取哪些方法来保证和控制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时就市民最为关心的“是否能带小动物坐地铁?”“是否能在地铁站里卖艺?”等问题甚至如何乘坐地铁等细节问题,都作出一一解答。接下来,本报会陆续推出相应的解密报道,提前让昆明市民掌握和了解乘坐地铁的相关规定,同时透露一些昆明地铁运营时会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市民疑问——
“轨道交通噪音会对我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吗?我可不希望乘坐快捷地铁的代价是要不断地受到嗡嗡的噪音的骚扰。”
【条例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采取有关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和降低地面线路列车运营时的噪声污染。
释疑
1
不必担心
地铁噪音
“市民们大可不必为乘坐地铁时可能受到噪音干扰而担心,因为列车本身的密闭性已经能够有效隔绝噪音,即便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的老地铁都没有多少噪音,更何况现代的地铁呢?”王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地铁可能产生的噪音丝毫不担心,尤其是市民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更是不会受到噪音的干扰。
他表示,现在已经使用地铁的城市里,大家更关心的是地铁噪音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这一点上,昆明地铁也已经在建设时就做足了万全的准备。“地铁在投入运行前在噪音方面都要达到环评的指标限定,对于昆明来说,即便数值已经低于环评指标,还是会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来继续降低噪音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且地铁建成后还必须接受国家环评的评价,合格后才能通车,所以市民大可不必担心地铁噪音会影响乘坐舒适度或日常生活。
释疑
2
4种技术降低噪音
王征介绍,昆明地铁按照减震的要求将地铁路段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高、中、低三档减震地段。
●低档减震地段,地铁建设时在钢轨上增加了一个扣件,叫做“单趾弹条扣件”,它就像一个连接活动门和墙体之间的小扣件,但是却能降低3~5个噪音点:当地铁运行时,这个小扣件能发挥其弹性作用,让钢轨和地面暂时分离,同时扣件上的橡胶垫还能减少震动的传递。这样,地铁运行时,钢轨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直接的碰撞,所产生的影响自然也就减轻了不少。
●中档减震地段,指的是地铁经过路段20米距离内有机关单位的路段。该路段的地铁采用“双层非线性减震扣件”,其原理和“单趾弹条扣件”差不多,只不过当中有两层隔断层,所以减震的效果也更胜一筹。
●高等减震地段,是当地铁距离医院、学校、高级宾馆等建筑物距离不足20米时,就要采用更为高级的两种技术了。
第一种是“橡胶隔震垫减震道床”,它就像一个橡胶垫将整条地铁轨道半包围起来,将地铁轨道和地面完全分开,减震效果能达到12个DB。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最新的技术,每公里造价高达650万元,但为了昆明地铁运行时能够更加安静,所以在昆明地铁1.2公里的长度里使用了这种技术,比如经过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福德村、震庄宾馆附近的地铁都使用了这种技术。
第二种技术叫做“钢弹簧悬置板”,专家把这种技术称为“重量级的降噪减震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它也是将轨道和地面全部分离,但更为厉害的是它能使轨道腾空,而且经由当中的弹簧在地铁运行时通过浮动来过滤震动,它能降低20个DB的噪音,所以在昆明的地铁当中也使用了1054米,主要使用在汽车北站、雨龙村等地铁下穿的路段。
市民支招
地铁附近能否设隔音墙
在上海乘坐过地铁的陈女士说,上海的地铁里非常安静,即便是在运行中,车厢里也听不到机械发出的噪音。她认为昆明地铁在这方面也不能落后,或许建设一些隔音设施,在轨道附近设置隔音墙,尤其是地面轨道两旁可以设置阻隔噪音的屏障,地铁站里用一些吸声或者隔音效果比较好的材料,就能减少地铁站及地铁车厢里的噪音了。
他山之石
胶轨胶轮噪声小得多
2006年,重庆市将原本规划杨公桥至烈士墓约两公里长的地铁线为高架线改为入地,到磁器口后再钻出地面,改走高架线。而地下车站专建房间,放置专用风机和空调机室,利用墙体进行隔音。地铁进入地下车站时,还会因空气动力产生噪声,为此,在风道内壁设置吸声的材料。据悉,重庆创新采用胶轨胶轮,产生的噪声和震动要小得多得多。统筹 唐薇
陈洁  张喆

来源:云南网


附件
留言/评论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关键字:[关键字]
相关新闻